《村上春樹的音樂異想世界》
作家村上春樹熱愛收集唱片,近60多年來經常光顧唱片行。他每次逛唱片行的次序是,先大致瀏覽一遍爵士樂專區(qū),發(fā)現沒什么吸引人的貨色時,就會移步古典樂專區(qū)。發(fā)現有趣的唱片就會買,絕不空手而歸。不過,對于名盤,他沒什么興趣,因為經驗證明,世間的評價與基準有時并不適合他,所以就盡量便宜地購入那些好像有一點意思的唱片,不喜歡就處理掉,喜歡的就留下來。
這本書介紹的就是村上不知不覺攢起來的唱片,它們幾乎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期,也就是半個世紀之前灌錄的黑膠,從斯特拉文斯基的《彼得魯什卡》到年輕時的小澤征爾,村上基于個人興趣向讀者展示他的收藏。黑膠唱片的好處,就在于只要勤于保養(yǎng),音質就會變好,而且只要有音響設備就能提升音質,可以通過換針頭、調整唱臂等用雙手控制音質。此外,村上對唱片封套也有講究,光是欣賞喜歡的封套,就能從另一個入口進入里面的音樂世界?!盎蛟S我對物體的樣貌過于執(zhí)著,但也沒有辦法,”村上寫道,“畢竟人生,到頭來不過就是累積些沒有什么用的偏見。”
《你是我的逃生之路》
這本小說假想了一個“優(yōu)生主義”的社會。在未來的芬蘭,為了全面健康與繁育,衛(wèi)生部對溫順的女性貼上了愛洛伊的標簽,她們的存在僅是為了滿足繁殖與性欲,任何拒絕丈夫的行為都被視為犯罪。聰明,獨立的女性則被稱為莫洛克,會被分配到社會最底層,并接受絕育手術,以防止有缺陷的血脈延續(xù)。愛洛伊與莫洛克的分類來源于科幻小說H.G.威爾斯在《時間機器》中的預言,其中,愛洛伊人是地上族、統(tǒng)治階級、美麗而脆弱,而莫洛克是生活在地下的被剝削種族。
小說主角萬娜自幼聰明,但她懂得偽裝愚笨。她的愛洛伊妹妹莫名失蹤,為了尋找其下落,萬娜卷入被政府嚴令禁止的辣椒交易中,在這個過程中,她發(fā)現服用辣椒竟然可以獲得薩滿一般的超能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為了加強“優(yōu)生主義”未來的氛圍感,小說還加入了愛洛伊培訓指南、女性馴化簡史、婚配市場召集令等“官方”材料,讀起來兼具驚悚感與趣味性。
《不與天下州府同》
書名“不與天下州府同”,出自宋人文同的一句詩,指的是四川在宋代的特殊地位。文同為今鹽亭人,仁宗年間進士,歷經英宗、神宗兩朝,在四川各州縣當地方官,對蜀地的政風民情極為諗熟。雖然是以四川地方的特殊性作為考察對象,本書在討論了諸種具有特色的政治文化現象后發(fā)現,那些黏附在“地方”上的特殊性,與宋代的四川人自身的惡習或天賦無關,而是與整個天下大勢息息相關。
本書所論涉及書法、御容、政情、民風、謠言、學術與學人等多方面的內容。北宋年間,傳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動亂,王朝中樞與地方官府由此展開怎樣的合謀與博弈?建立南平軍,重新布局西南邊陲軍事重鎮(zhèn),特殊地緣條件下,宋朝開啟了怎樣的文化大整合?度正不遠千里尋找朱熹,李處和在戰(zhàn)爭年代“獲利百倍”,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圖景,反映了當時怎樣的多重生存之道?本書的內容,大都出于一個歷史學者對于家鄉(xiāng)歷史的好奇。
《權力的圖像》
自晚明時期開始,歐洲傳教士踏上東方土地,地圖是傳教士“合儒補儒”傳教策略當中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耶穌會士們善于繪制《世界地圖》,用西方的科技和中國的上層社會建立一種密切的關系,初步的交流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。與此同時,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輿圖有關海圖的繪制在明清兩代達到一個高峰,長期的海禁政策使中國人已沒有機會駕船探訪世界,中國沿海與海圖的繪制均是以防御性的繪制為主。
本書從歷史與藝術層面,論述歷史上特殊的地圖圖像及其含義,涉及歐洲古典時期,也包括中西文化交流時期。本書將近代中國的海圖模式放置在世界舞臺之中,從亞洲以外的角度,以圖證史,運用史實來重新梳理歷史上中國海疆的涵蓋范圍、與地緣周邊的復雜關系,從史實和文獻中梳理目前有爭議的中國海域歸屬問題。值得一提的是,書中收錄了百余幅東西方珍貴海圖,封面采用了燙銀、壓凹等工藝,四色印刷。
《怪異與陰森》
本書是英國當代文化理論家馬克·費舍生前最后一部著作,全書共十四篇文章,集中探討流行文化中的 “怪異”(weird)與“陰森”(eerie)兩個主題。怪異和陰森的共同點在于對奇怪事物的癡迷,關乎一種對外部的,對常規(guī)感知、認知和經驗所不能及的東西的著迷。這種著迷通常包含一種特定的擔憂,甚或恐懼。
怪異是無所歸屬之物,它表明,過去的概念和框架已經過時了。陰森關于從日常生活的緊要事物中抽離,從凡庸中超脫,從現實的禁錮中逃離。作者以怪異和陰森的角度,解讀洛夫克拉夫特與《星際穿越》:在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中,著迷是最大的宿命驅動力;讀者只要讀過洛夫克拉夫特的一兩篇故事,就完全能猜到他其他的小說都會如何發(fā)展?!缎请H穿越》打動人心的力量正是來源于甘冒風險,絲毫不懼怕感情用力過猛,開啟了一種陰森之愛的可能。
作者馬克·費舍,英國當代著名評論家、政治理論家、文化研究學者,生前主要在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視覺文化系任教,代表作有《資本主義現實主義》。
《人生解憂》
與大眾的直覺相反,佛家精神是非常重視現實生活的,成慶寫道,這里的現實生活指的是實在的當下經驗,而不是意識的想象和推演?,F代人的許多活動都聚焦在意識層面,常常追求新奇、刺激,缺乏對平凡現實的細細體味,對此,佛家精神恰好能夠提供解憂的思路。
本書修訂與整理自熱門同名音頻節(jié)目《人生解憂:佛學入門40講》。書中首先從悉達多的經歷說起,他在菩提樹下到底覺悟到了什么,又是如何應對生命最初的疑惑的;之后通過對“四圣諦”“五蘊”“無我”等概念的解讀回應如何面對不確定的世界。接下來,以《心經》《金剛經》等回應人與他人如何相處的問題,包括為何我們常感到孤獨,以及善惡是否絕對等等。最后通過對佛教生死觀的闡釋,幫助人們深入了解人生終極問題。?
面對現代生活的諸種誘惑,人們應當記住莫向外求。所謂莫向外求,不是將自我隔絕于外界,而是將關注的焦點從對外在事物的過度欲求,轉回對自我內心的審視。在自我覺察的同時,對于他人的關切同樣是重要的,本書提示道,“慈悲和智慧,對于佛學而言其實是一體兩面?!背蓱c寫道,“越能理解他人的苦,也就越容易升起慈悲心。”
《觀畫》
本書收錄了瑞士德語作家羅伯特·瓦爾澤25篇藝術隨筆。這些隨筆寫于1902年至1930年。觀看梵高的畫《阿爾勒的女人》時,瓦爾澤說,梵·高的畫被一些悲傷或令人不安的東西縈繞,所有艱辛的生活境遇似乎都從它的一旁或是背后涌現出來——盡管并不清晰,但仍然可辨。藝術家為什么要枉費工夫,畫這樣一個平凡的女人?這是因為高貴華美的女人,已經被畫過。
他為梵高的畫感到痛苦,因為感受到藝術家的生活中相比痛苦大過歡樂,也為時代痛苦,因為方方面面都如此艱難和陰郁。隱藏在這些關于藝術的文字背后的,是瓦爾澤在柏林品嘗到短暫的輝煌后飄零困頓的余生。他曾在柏林受藝術家哥哥卡爾的照拂與提攜,卻終因理念被柏林圈子拒斥,也與卡爾分道揚鑣。
羅伯特·瓦爾澤的一生漂泊動蕩,他14歲時離開學校,當過銀行職員、發(fā)明家助手、秘書和抄寫員等,同時創(chuàng)作小說、散文和詩歌,著有《唐納兄妹》《雅各布·馮·貢騰》等。1933年,他被送進精神病院,并停止寫作,在那里度過了余生。
《炎癥》
“衰老意味著人終將發(fā)炎。炎性衰老,這是一種彌漫在老年期的、低烈度的緩慢火焰?!北緯榻B“炎性衰老”的概念,隨著人體老去,身體積累了許多生物碎片,對系統(tǒng)造成壓力,這會激發(fā)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的反應,在此過程中促進了炎性衰老。
本書提出,人們應當重視炎癥的形成以及影響。許多炎癥難以被察覺且無法通過常規(guī)手段被檢測,這類炎癥被稱為“隱性炎癥”。盡管“隱性炎癥”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,但其與心臟病、癌癥、糖尿病、肥胖、神經退化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,其潛在的威脅不容忽視。
有些食物和烹飪方式是健康的,有些則令人發(fā)炎。在高熱和幾乎無水分條件下烹飪的蔬菜,如燒烤、油炸、炙、烤、煎等手法,會積累多種炎癥性副產物,那些脂肪含量高或加工程度高的食物都會出現這種情況,且肉類、乳酪、黃油和蛋等動物性食物這一效果尤為明顯。相反,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完整植物性食物(水果、蔬菜、谷物和都累)一般積累這類破壞性化合物的水平最低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